展覽花絮

[ 10月4-5日  周末講座]


本周末的講座是吳晟老師,來談濁水溪的身世,順著河流,老師從山林講到海岸,談水文也談土地正義。周日則是梁蔭民老師,由淡水河上溯,談著這條可稱為台北市的母親河的河川─新店溪
吳晟:這位同學太認真了。

[ 10月4日  貴賓來訪]

趁著台灣設計師週在松菸舉行,台北副市長張金鶚教授、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暨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教授,連袂還參觀水逐跡特展。
左二: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;左三:交大人文社會學院曾成德院長

[ 10月3日  貴賓來訪]


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蘇重威建築師表示,家裡也要裝一個窗戶農場。


[ 10
月1~3日  同學們]

愈來愈多同學們來展場教學,還有老師自製學習單。同學們都好認真喔。


10公升?很輕鬆啊。
全世界的水有很多,但人類可以利用的水只占不到 1% 喔。
上善若水的意思是甚麼呢?
看看水表長甚麼樣子!
努力研究窗戶農場如何運作
聽聽看,是溪水的聲音呦。
誰可以跟我說,你在家要怎麼省水?選我!選我!

[ 10月1日  大使來訪]


仰頭看著水滴的女士,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駐台的大使,這個加勒比海小島國家,也十分關注氣候變遷的衝擊。



[ 930  泛太平洋氣候變遷調適論壇貴賓來訪]

特展期間,許多國外貴賓來訪,這一天迎接的是最大團的外國來賓,有二十位左右,而且都是氣候變遷的專家。其中最為特別的是,其中也有吐瓦魯外交人員,趕緊請他來與展覽中吐瓦魯的展品合照一張。


[ 927-28  講座]

本周末的講座談的是都市人比較陌生的題目。海生館研究員邱郁文大哥說明他投入的台灣湧泉研究計畫,並介紹萬巒一個與湧泉共生的村落─五溝水。週日放映紀錄片《黑》談台灣灌溉溝圳被工業污染的現象,柯導演也與觀眾有深入的映後討論。




[ 928  試試看10公升的水有多重吧]

為了讓大家體驗缺水地區婦女與兒童取水的辛苦,我們準備了一桶10公升的雨水讓大家提提看。難以想像有些地區的女性必須一天扛著水桶走上幾小時。

[ 923  辛苦的導覽員們]

展覽中的重要導覽工作,由這群身著藍背心的大學生們擔任。目前我們規劃周末三場次定時導覽,週一到週五則是團體預約導覽。平時的時間裡,也歡迎隨時詢問他們。





[ 925 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參觀展覽]

說到台灣投身水資源議題最資深、脈絡最廣泛的民間組織,莫過於余紀忠文教基金會。他們總是走訪議題現場、定期舉辦水資源專家論壇,邀集關鍵人士對話,進而影響政策。余範英董事長與同仁來參觀特展,也給了我們諸多建議。(他們的粉絲頁也有許多好文章)

[ 923  小朋友強勢來襲]

今天一群媽媽們帶著小朋友來訪,導覽員都被超萌小孩們迷倒了,雖然水逐跡展覽中的內容對這群小小孩來說,還是太深了,不過媽媽們還是努力傳達給小朋友節約用水的觀念。

[ 9月 22日 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來訪]
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台灣建築與城市建設的規範立下標準,像是綠建築,社區安全等等。水逐跡特展中提出的幾種省水方式都與建築有關,例如雨水回收、衛浴設備與家電的省水性。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何明錦所長(右) 與廖慧燕組長(左) 正在聆聽溪州莿仔埤圳的故事。

[ 9月 21日  攝影課]

社大攝影課由松菸的老樹與建築,拍到水逐跡特展裡頭來了。老師用展品來讓學員練習焦距、構圖等基礎技巧。還有學員第二天再自己過來複習一次,大家都好認真。



[ 920、21日  講座]

20-21日分別有兩位逐水旅人,透過講座為我們分享他們的經驗。獨立的環境記者朱淑娟帶來她的書籍《捍衛正義─烏山頭水庫保衛戰》,這是她長期追蹤嶺南里居民對抗掩埋場的調查報導,給予公民行動很大的啟發;王武郎講師則分享他徒步海岸環島67天的觀察。
王武郎向大家介紹徒步海岸環島的故事。
朱淑娟的嶺南村捍衛水源故事,吸引了一些關心公民環境行動的朋友來聆聽。

[ 919  蔓蔓 ]

翁茲蔓來拍攝短片,她要大家由家中水費單了解自己的用水狀況,開始動手省水。


[ 916  高中生來襲]

感謝中崙高中二年級各班級的同學,由於您們在展期第一周大駕光臨,讓展場洋溢著青春的氣息,水資源的未來就靠你們了! (拍肩)



[ 916  郝市長來訪 ]

郝龍斌市長一行人上午參觀水逐跡特展,提到台北市政府維護水源品質,以及減低漏水率的努力。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並邀請郝市長一起飲用新加坡的新生水,新生水是新加坡汙水處理廠提高標準,將汙水淨化到可以安全飲用的層級,乾季時有10%會添加在市民的自來水水源中。

[ 913  全國水論壇 ]

開幕第一天,恰好全國水論壇在松菸的文創大樓舉行,因此邀集了與會者一齊來參觀水逐跡特展。水利署長與多位水資源議題的學者與環團前輩,聯袂參觀,大家都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展覽,讓更多人了解到潔淨水源的珍稀。



[ 912  開幕式 ]

下午的開幕式,環保署副署長、水利署長,與台北市文化局長都來參加,水利署楊署長還提醒大家,全球各地時時刻刻都有地方遭受著洪患與乾旱的侵擾。
圖:左至右分別為,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珊珊、水利署長楊偉甫、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、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、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、長跑好手林義傑。
圖:林義傑也投下明信片,許下自己對水資源保育的承諾。

[ 910日  佈展 ]

現場正在積極布展中,水逐跡展覽中的故事主角之一,長跑好手林義傑,到現場探班。照片中黝黑的臉龐,背景是一片廣袤的乾燥大陸,林義傑要分享的故事,就是與乾旱國度中他所遇到的聚落和人物有關。

9/10日 @ 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

[ 729日 溪州採訪 ]

這天我們到了彰化溪州找吳晟老師,錄製水逐跡特展中的錄音。我們坐在老師親手種植的樹林下錄製,他說著小時候在水圳嬉戲的故事,接著又說到村民如何守護這條水源。旁邊的「水田濕地」,是當地農民用契作方式,採取無化肥耕作,並推出「尚水米」這個品牌。

為了讓我們拍攝,這塊水田把插秧日期延到我們採訪的日期。插秧前,農民必須跟水利會知會,打開水門引水灌溉後,事先聯繫好的耕耘隊伍也會來作業,農民也同時在田埂處補土,避免水源流失。

吳晟老師腳下的,就是當地農田的水源 ─ 莿仔埤圳。
[ 726日 南沙魯採訪 ]

想以山區聚落牽引山泉水的故事,來傳達水資源取得不易,因此到那馬夏區的南沙魯找了里長一行人,開貨車,再徒步,走到部落山泉水的水源地。這裡的水質甘美,即使是冬季少雨,這裡的水源依然足夠村裡使用。但水源對於南沙魯的意義更為深厚,八八風災之後,20戶里民執意在原鄉重建,山泉水對於他們來講,已經是永續生存的命脈之一,支持了生計、文化與尊嚴。
雖然這張照片糊掉了,但耆老在溪石上走回來的姿態,實在很動人。
山泉水管線目前簡單放置在溪床中,稍微用石塊固定,沒有過濾設施。